• 急救电话

    0916-4822120
  • 急救电话

    0916-4820999
  • 门诊部

    0916-4896156
  • 住院部

    0916-4834366
健康三大支柱
作者:admin时间:2015-05-07点击: 0
来源: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追求。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多。一些古老传染病逐渐复苏,而新的传染病也开始出现并流行。据统计,近几十年来,全球新增传染病40多种,而老传染病如结核、疟疾等疾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人们在生活逐渐丰裕以后,复杂的理化、生物、社会及心理等综合因素引起的“现代文明病”亦随之而来。人类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传染性疾病转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比例越来越大,意外伤害也有所增加,尤其是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虽然人们的平均寿命在延长,但应该看到,当代文明在进步,健康相对在退步。健康作为第一财富,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健康促进,世界卫生组织从1986年起,先后在加拿大渥太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瑞典宋斯瓦尔、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墨西哥城、泰国曼谷召开了健康促进大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有关健康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一、良好的遗传禀赋
    一般认为,在人的健康因素中,遗传约占15%,实际上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或是综合产生的作用。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改造成为自身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以维持、壮大并延续生命。而独特的新陈代谢方式又取决于生物的独特的遗传结构。所以人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体遗传结构控制的新陈代谢方式与人体周围环境保持平衡;遗传结构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改变从而打破新陈代谢方式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就发生了疾病或影响了人健康。
    早在《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中就明确指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论气篇》中也明确论断:“禀得坚强之性,则气渥厚而体坚强,坚强则寿命长,寿命长则不夭死。禀性软弱者,气少而性羸窳,羸窳则寿命短,短则早死。”中医学认为,在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先天遗传禀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强弱、形貌特征、体质类型以及对病因的易感性和发病的倾向性,甚至性格特点、智商高低、寿夭等都和父母遗传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
    父母早婚早育或年龄过大,精血不旺,常常影响后代健康。孙思邈早就指出:“孕育太早,或童幼擅气,生子愚痴或短寿”。因此,主张父母“皆欲阴阳充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
    《医心方》指出:“醉饱之子,必为病癫、疽、痔、有疮。”父母饮酒后受孕的胎儿,易流产、早产、发育不良,并易致畸形或低智能儿和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等。
    孕期父母情绪激烈波动,常会导致脏腑气血失和,进而损及胎儿。如《内经》认为癫疾等多种疾病与父母七情不节有关。《叶氏竹林女科》提出“宁静即养胎”的主张,中医胎教胎养学十分强调父母情志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父母在气候剧变或劳倦、患病、身体虚弱时性交,也会影响孩子健康。如《万氏妇人科》说:“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则交而不孕,孕而不育。”现代调查研究发现,暴风骤雨、电闪雷击、大寒大暑等天气异常变化时受孕,其胎儿出生后性格、精神类型、抗病能力发生异常者增多。
    据统计,全世界受遗传病危害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均与遗传有关。随着研究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遗传病被不断地发现,现已达数千种之多。据专家估计,我国现有的3亿多儿童中,因遗传原因造成智力低下的约有1000多万人。过去有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约出生1500万婴儿,其中约3%有各种出生缺陷,其中80%是遗传所造成的。
近年来智商(IQ)测定表明,IQ得分低于70的智力低下者,占群体的2.2%,其中80%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 
    遗传与寿命、身高、胖瘦、肤色、眼睛、鼻子、耳朵、下颚、声音、智力等都有密切关系。从寿命统计来看,遗传病所造成的寿命缩短是心血管病的4.5倍,是脑溢血的10倍,是癌症的8倍。
    中医学非常重视父母先天遗传禀赋对后代的影响,非常重视胎教胎养。养生保健不是从中老年开始, 也不是从出生后开始,而要从父母孕育之时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向父母要健康,向遗传禀赋要健康,向胎教胎养要健康。如果出生后才开始养生,就已经输在养生保健的起跑线上了。
    二、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居天地间,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追求健康,要向环境要健康。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有“退居”专篇,认为:“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调查发现,世界上许多百岁老人都居住在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常影响人们的健康。调查显示,人类所患疾病有四分之一与环境恶化直接相关。大约有80%到90%的高危病种是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而且环境污染造成了雄鱼变雌鱼、雌性北极熊长出雄性器官、一个青蛙三条腿等现象。
    空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煤烟、粉尘、汽车尾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苯丙胺等,造成空气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人类开发了数以千万亿吨计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和能源,诸如火力发电,冶炼钢铁,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家庭生活燃料等生产、生活过程中,昼夜不停地把大量焦油、煤烟、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大气中80%以上的环境污染物,来自燃料的燃烧过程。这些日益增加的排放,潴留的毒气可达6亿-7亿吨,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上空。空气中的污染物在光能的作用下,还会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与原释放物不同的污染物,于是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污染。空气污染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癌。#p#分页标题#e#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噪声问题也日趋严重。长时间接触噪声,不仅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而且噪声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了严重损伤。
    早在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尽数》中就记载:“轻水所,多秃或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尩与伛人。”说明不同水质对人健康的影响。
    目前,80个国家严重缺水,全球一半的江河水流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80%的疾病以及1/3以上的死亡直接来源于不清洁的饮用水。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万儿童死亡与水污染有关。由于水污染,每年造成数千万人患心血管病、肝炎、肝癌、胃癌、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一些重金属元素可以从地层深处的岩石圈中释放出来而造成土壤污染,然后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积累。人吃了污染的粮食、蔬菜等食物后,重金属元素就在人体蓄积,产生各种危害。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居室光照不佳、通风不良、装潢污染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类癌症80%~90%是室内环境因素引起的。
人具有生物性,更具有社会性。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形态、社会政治制度、社会道德、社会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分工、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医疗条件等,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都与激烈的竞争、过度紧张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关系,如美国综合医院门诊部发现,65%的病人发病与社会逆境、失业、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等因素有关。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恶劣的社会习俗、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种种斗争矛盾等,都可使人的情绪激变,脏腑功能失调,代谢紊乱,产生疾病。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和“千金买邻”的故事,充分说明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提倡社会文明,创建和谐社会,促使人际关系和谐,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中医学非常强调“和”,打造健康,不但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良好的自身调养
    (一)心理调养
    约翰·格雷说过:“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胜过十服良药,更能解除人们的疲惫和痛楚”。胡夫兰德也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孙思邈“养生十要”则把“啬神”放在首位,指出:“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中医学认为,不良情绪可直接伤及内脏,导致脏腑气血失调而为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健康的心态是生命的保护神。一个人要使精神强大,就要不断强化“五个心”,即欢心、爱心、恒心、静心、虚心,及时克服各种不良情绪,就能保持心理健康。
    (二)饮食调养
    饮食要科学合理。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孙思邈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孙思邈《千金方》记载了160余种食物的性能和作用,如其大力提倡服牛乳,指出牛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气不衰”。合理饮食有利于健康,饮食不当则有害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饮食逐渐增多,再加上许多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凭着口感和饮食爱好,嗜食垃圾食品,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病、癌症等病逐渐增多。还有许多人不懂食品的科学知识,仍在胡吃乱喝,我行我素。所以打造健康,就是要懂得食物的性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学会科学地吃。
    (三)生活起居调养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顺应自然。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无疑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顺之则昌,逆之则伤”。所以,《黄帝内经》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孙思邈指出:“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认为无论衣着、劳作、起卧,均须与季节特点相适应,顺时摄养,“常避大风大雨大寒大暑大露霜霰雪”。另外,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闲对于健康也至关重要。
    (四)运动锻炼调养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有益健康。现在大都市,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人们整天忙碌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事务之中,并且以交通工具代替走路,以电梯代步的现象已很普遍,过度安逸缺少运动影响了健康。只有坚持全面多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形神并养、因时、因地、因人锻炼、脑力和体力交替锻炼原则,才能增进健康。孙思邈早就告诫人们:“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指出:“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五)针灸推拿调养
    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理疗方法用来调养身体,是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经验总结。孙思邈指出:“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颖”,因此“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药知针,固是良医”。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推拿)、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另外,孙思邈还将来自印度的按摩术和源自我国道教的按摩术分别记载于《千金要方》中,即“天竺国按摩”和“老子按摩法”。孙氏在论及“天竺国按摩”的养生功效时写道:“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p#分页标题#e#
    (六)文化娱乐调养
    文化娱乐是修身养性、强心健体的重要方法,是陶冶情操、健美身心、促进健康的绝佳艺术。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阅读书籍,走进知识的海洋,使人澄静空明,心旷神怡,思想觉悟,豁达处世,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增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却病疗疾的效果。古代医家认为“诗书悦心,可以延年”,“读檄愈头风,诵诗已痼疾”(《密斋笔记》)。根据个人爱好、文化水平以及性格、体质、精神状态及需求,适时和长年阅读有关书籍,将会极大丰富精神世界,消除自身各种迷惑不解,忧愁和烦恼,将会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近代110余岁的书法家苏局仙说:“书画同源;有如太极、气功,大有益于通顺血脉,强健体魄。”书法绘画是以练神为主的练形活动,从而使其达到情趣无穷的妙境,不仅可以怡情防病,而且可以养心治病。
    “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史记·乐书第》)。现代研究认为,音乐可调节大脑皮层,使体内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多肽、乙酰胆碱等数量增多,并广泛地影响神经、血管乃至心理活动等,并可以健脑益智,益思增慧。俗语云:“一曲听尽销千愁,千愁销尽享万寿。”故音乐、歌舞养生法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七)环境调养
    《黄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三大基石,是人们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基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阳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资源,养生保健就是要充分利用阳光强身健体。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它直接参与人体代谢和体温调节等生命活动。人一生无时不在进行体内外环境的气体交流。因此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吸入十几斤的空气,是食物和水需要量的几倍。养生保健就是要改造环境,利用清新空气,以维护健康。
    (八)药物调养
    药物对保障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发现和运用中药祛病延年维护健康,是中医的重大发明和创造。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把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现代中医学则把中药分为解表、清里、和解、补益、祛风、散寒、除湿、润燥、行气、活血、化痰、消食、安神、开窍等等种类,尤其是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健脾、补肾,如鹿茸、人参、熟地、枸杞子、杜仲、山萸肉等等滋补药,不仅没有毒性,而且可以延年益寿。孙思邈特别主张常年服“地黄汤”、“黄精膏”、“不老延年方”、“彭祖延年柏子仁方”等。他说:“人非金石,况犯寒热雾露,既不调理,必生疾疠。常宜服药,辟外气和脏腑也”。“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