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秋季高发的三大顽疾
作者:admin时间:2018-01-15点击: 0次
嘉宾:王志伟
职称:主治医师 针灸理疗科主任
秋季气温下降比较快,天气逐渐转凉,湿度没有下降,依然很大。所以凡是有关影响到血液循环的变慢的疾病都开始发病,这样的季节,最容易发的就是秘泻劳倦,风眩痹癖,痰涎嗽喘这几种疾病。那么如何根据时节的变化做好相应的防护,保养好身体呢?
一、秘泻
早秋的特点是从夏季的暑热逐渐转为秋季的寒凉,在早秋阶段,节气刚开始转变,暑湿尚盛,正处于秋老虎期间,又热又湿,暑湿困脾,这时人们的脾胃最弱,细菌的繁殖也最旺盛,人们又易贪凉饮冷,所以人们最容易得的病就是腹泻了。早秋时期,气温开始下降,但湿度丝毫未减,这时寒湿比较盛,特别是平素脾胃虚寒的患者,脾胃格外脆弱,如果稍不注意,又开始贴秋膘,使本来脆弱的脾胃雪上加霜。
如果有腹泻,一定要及时就医,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好,因为腹泻脱水,血液浓缩,容易得心梗、脑梗、血栓等血管疾病。
注意:预防腹泻要注意饮食清洁,注意保暖,不要暴饮暴食,贪凉饮冷过度。
劳倦
除了腹泻,秋季更容易产生劳倦的感觉,俗话讲就是春困秋乏。秋乏分两种情况,生理性秋乏和病理性疲劳,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
三伏盛夏,天气炎热,代谢旺盛,持续的高温耗伤人体的阳气阴津,脾胃功能又减弱,食欲不振,加之夏天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气血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使身体欠下了一笔"夏耗"的债务。进入秋季以后,消化功能恢复常态,食欲增强,气血能量代谢相对稳定等。这时,人的机体需要有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同时,秋季夜间,凉爽宜人,容易入睡,且睡眠效果好,以致清晨醒来后,仍觉倦乏,还想再睡下去,这就是产生“秋乏”的原因。
生理性的疲劳,不治自愈,一般不会超过2周,如果超过两周还很疲乏很累,就要考虑是不是生病了。一旦产生病理性疲乏则会有生命危险,可能预示着糖尿病、甲状腺亢进、抑郁症及肿瘤四类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风眩痹癖
头晕目眩,风眩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血压。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高血压已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人,并呈年轻化趋势。
秋季是高血压高发期。血液循环不好是主要原因,九、十月高血压高发就是和寒邪有关,温度下降明显,高血压发生的概率就会升高。如出现心悸、头晕、头痛、恶心等情况后要立即静卧,及时求医,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如果需要药物治疗,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不要盲从。
高危人群:
①痰瘀阻滞:多见于肥胖或兼见三高者
②气虚血瘀:多见于年老体弱,局部或半身麻木或半身不遂者
③寒邪闭郁:四肢手脚冰凉,四肢或局部兼见麻木或疼痛者
高血压虽然可怕,但不是没有应对计策,只要平时注意生活起居习惯,保持一颗年轻健康的心态,在注重下平时的体育锻炼,是可以把高血压拒之门外的。
三、痰涎嗽喘
痰涎嗽喘是指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慢性支气管发病人数从11月开始急剧升高。
如何预防老慢支复发或加重?
1、戒烟及避免吸入空气中有害颗粒 吸烟包括吸二手烟是影响老慢支发病、进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必须坚决戒烟。
2、积极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最好在秋冬季节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患了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需及时就医,避免老慢支加重。
3、适度锻炼 如果肺功能允许的话,可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快走是比较适合的方式。
4、注意饮食 可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饮食,增强体质。多进食一些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对修复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益处。
5、规范使用药物 老慢支患者,特别是肺功能较差的病人需要长期吸入药物维持治疗,千万不能自行停药,要规范吸入治疗预防疾病复发或加重。